到了11月18日,清廷就谕令政务处王大臣开始筹定宪法大纲。这使中国的立宪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轨道,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
10月底,五大臣的人员重新进行调整,改派山东布政使尚其亨、顺天府丞李盛铎,代替绍英、徐世昌,重新出发。依然分成两路:一路到日本去,一路到欧洲去。两个代表团去了大半年的时间,他们考察了好多国家。在考察的过程当中,他们在当时这种媒体、通信环境下,向国内传导了这些国家宪政的意义、措施、步骤。朝廷既然派大臣出去考察宪政,那就说明中国已经在往宪政的路上走了,所以从1905年到1906年,国内的宪政情绪逐日高涨,使我们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宪政前所未有的亢奋和期待。等到1906年中,五大臣相继回到国内。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他们传递的消息和国内的舆论,也渐渐影响了中国政治的最高层。
21 “预备立宪”如何开启中国新的时代
过去我们批判清廷的改革缺乏诚意,清廷在最初确实没有诚意。作为一个政权,让它从全能政权向一种有限的责任政权转型,换作谁都不愿意。五大臣出洋考察的事之所以弄假成真,我们应该看到确实和吴樾的自我牺牲有很大的因果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