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非常工整,环环相扣,几分钟一个强情节,前半小时的展开感觉过于“设定”了,但很快进入更严肃的对话,可惜的是法庭戏不够精彩(两位律师父女设定有点突兀 没用好),震撼更多来自历史本身而不是电影,对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难民的整体背景所知甚少,但电影还是比较容易进入(而且回来就详细学习了一下),也足以激起观众的共情,但是说回来,每一次煽动,无论是. 两位男主的塑造都好,尤其是那个被打残的阿曼人出场之后,突然更能理解巴勒斯坦男主的“宽容”,大概也有赎罪的心理,演得好啊. 法庭戏一层层剥开洋葱,铭记历史放下仇恨正视痛苦,因为仇恨和痛苦不是一个人的. 在再次去车库找打这结束就完美了,最后宣判画蛇添足. 黎巴嫩不愧是中东最进步的国家啊. 7/10. 孙瑜始终以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描述路的自由含义,开山打石的序幕和后面筑路,滚滚烟尘接崇山峻岭的大全景,宽阔美丽的湖水切入路工奋力拉绳的中景再化为大机械压过的泥沙碎石,孙瑜用剪辑将彼此分割的空间联接,筑路行为与变幻的山川风貌结合获得了激情意义;土牢戏中金哥的视线摇摄下绑在木桩上的兄弟们,意在突出危难前共同的命运. 伴随山峰炸裂一个压马路的大机械驾入画面,工人小罗死也向往这先进的生产工具,可见影片对工人先进形象的塑造是一种抗战力量纯洁性的幻想,还有更幽默的段子:金哥教训洪管事,抓住他胳膊背上肩,像坐飞机一样飞快地旋转,洪管事转得眼冒金星,茉莉瞧着赤裸的工人们河里洗澡、男女青年月下柳树边洽谈,如此夸张的手法和健康的情趣其浪漫主义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