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戏剧乃此期中国文学外播不容忽视的又一方面。《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窦娥冤》、《灰阑记》等名剧在不少国家都有新译本或译文出版。以《西厢记》为例,英译本此期主要有熊式一和亨利·哈特20世纪30年代分别翻译的两种,尤以熊式一1935年的译本影响为大。熊氏为华人,著名的戏剧翻译家,他所翻译的剧本《王宝钏》在伦敦也享有盛名。法译本主要有莫朗和华人陈宝吉20世纪20—30年代分别翻译的两种全译本。德文和意大利文译本分别以洪涛生1926年、奇尼1916年的译本较有影响。日译本则至少有中村碧湖等所译《西厢记》四种以上。
另外,此期比较系统地研究和介绍中国戏剧的著作,无论在西方还是日本都大量出现。在西方,以英文、法文方面为最多,英文代表著作有凯特·布斯的《中国戏剧研究》(1922),阿灵顿的《古今中国戏曲概论》(1930)等;法文则有卡米尔·普佩的《中国戏剧》(1933),华人学者陈绵和蒋恩凯分别用法文写作的《中国近代戏目分类注解》(1929)、《昆曲:关于中国古典戏剧》(1932)等;民国杰出的音乐理论家王光祈在德国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也致力于向西方传播中国音乐,他用德文写作的博士论文《中国古典歌剧》,1934年在日内瓦出版,对德国人了解中国戏剧不无贡献。在日本,此期研究中国戏曲成绩最为突出,涌现了不少专家,如青木正儿、今观天彭、长泽规矩也、丰田穰等,其中尤以青木正儿的《支那戏曲史》等著作最为著名。